汽車業反壟斷再次被擺上臺面
車業反壟斷再次被擺上臺面。日前,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對外表示,正對中國汽車行業潛在壟斷行為進行審查。這一表態迅速崩緊了汽車業神經。
而在5月底,商務部已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下發《關于開展地區封鎖行業壟斷問卷調查的通知》,開始征詢關于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方面的意見和訴求。早在去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已經在行業內摸底壟斷數據,并上報發改委相關部門。
實際上,汽車行業的潛在壟斷現象可謂屢見不鮮,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競爭暗角。業內人士對此也多有披露,并寄望通過革新法規為市場正本清源。
汽車銷售存縱向壟斷
近期以來,進口豪華車“天價”和暴利現象一再被曝光。這也成為汽車銷售縱向壟斷的典型體現。
進口車的暴利,一般被歸結于總代理模式帶來的市場壟斷。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指出,進口車的獨家代理模式,使市場缺乏競爭,消費者別無選擇,從而容易造成價格壟斷。
乘聯會秘書長饒達也多次指出,我國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不夠完善,它強化了汽車廠商的壟斷和控制地位。本來被豁免的壟斷行業應最先出臺反壟斷細則,但我國至今沒出臺汽車行業反壟斷實施細則。汽車縱向壟斷最根本的是銷售壟斷,這就包括壓庫、汽車降價不給經銷商的庫存車補償、不允許經銷商被動的跨區銷售等現象。
而汽車經銷商還向記者指出,目前經營豪華車存在運營成本過高的問題,導致即使外界看起來價格高,但一些經銷商卻難以盈利。“你不投資建設旗艦店,人家是不會讓你賣的。”
“這也就是拿中國人的錢提高它的品牌形象。”汽車分析師崔東樹對記者表示,進口車實際更多采用競爭定價,而不是成本定價,比如一個品牌會依據競爭產品來確定價格,推高整體價格體系,并且由于市場銷量規模較小,難以消化較高的運營成本。這也是造成價格高的一個因素。
而正在改變進口豪車市場體系的一個變量,將是平行進口方式。它不是單一的品牌經銷商,而是一個經銷商同時經營多品牌車型,相對能夠降低價格和運營成本,未來可望對主流進口車經銷模式形成沖擊。
零配件壟斷“一枝獨大”
在以合資車企主導的中國汽車業中,另一個被普遍詬病的就是零部件的壟斷。
業界對汽車壟斷看法較為一致的是,在生產制造尤其是零配件采購環節,基本都是外方“說了算”。在目前合資車企生產制造當中,對零配件體系的控制上,外方在絕大多數合資汽車企業中,都處于絕對控制地位。這也在較大程度上限制了本土供應商體系的成長以及生存空間,同時外方也從零配件上游制造產業“二次賺錢”。
而乘聯會近期持續關注汽車售后服務的配件壟斷和技術壟斷現象。汽車原廠配件的縱向壟斷包括,規定供應商設計的零部件的知識產權歸整車廠家;4s店只能從整車廠家進配件;4s店在維修時必須使用原廠配件等常見不鮮的現象。此外,售后服務的技術壟斷包括,不對獨立維修企業、消費者公開車輛的維修技術信息;不公開診斷設備型號及檢測參數;不公開維修專用工具種類及生產企業等信息等。市場上買不到原廠配件,又沒有維修技術資料,很多用戶不敢去修理廠修車,只能去4s店,4s店就大幅抬高工時費,進一步侵害消費者利益。
饒達認為,打破配件和維修技術壟斷,將有利于汽車后市場和經濟發展。配件壟斷打破后,市場配件選擇多,就需要出臺汽車零部件質量管理條例,規定汽車零部件必須由汽車質量檢測機構認證合格才能上市,使認證機構業務量大大增加,還會產生更多的認證機構和有利于大學生就業。如果發現認證機構作假,處認證收入的10-20倍罰款,使配件市場逐步凈化,防止打破配件壟斷,配件市場仍是亂象。并可淘汰假冒偽劣配件廠商,減少廠家打假的費用和困擾,更好地保護用戶利益。
地方保護誘發二手車壟斷
記者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了解到,商務部日前向該協會下發了《關于開展地區封鎖行業壟斷問卷調查的通知》,開始征詢協會及其會員企業關于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方面的意見和訴求。這是繼去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行業內摸底壟斷數據并上報給國家發改委之后的又一次調查。
在業內看來,目前汽車業的地方保護主要集中于二手車流通環節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入戶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關人士表示,限遷造成的二手車流通不暢已傳導至新車市場。目前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2億輛的水平,從2009年的繁榮發展,到2014年將有一批車輛進入置換期,而限遷讓二手車政策和交易平臺發生變化,將會直接影響到新車置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已經向國家環保部辦公廳提交了《關于取消地方城市限制二手車遷入不合理規定的建議》,呼吁各地取消對二手車的限遷政策。
而在目前炒得熱火朝天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地方壟斷現象同樣嚴重。不少地方都設立了“新能源車地方目錄”,非本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將不能獲得地方補貼,甚至是被“擠出”目錄,不能上牌。此前,比亞迪等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就長期不能進入各大城市銷售,除非落戶當地建設生產線,由此推高企業運營成本。
在今年以來,在政策面的強力推動下,上海、北京等城市已經明確引進外地品牌新能源汽車參與市場競爭,但仍存在補貼限制、提高檢測條件、只引進當地支持的新能源技術的相關車型等。因此,業內人士也指出,應該由國家主管部門統一設置新能源汽車目錄,防止各地的土政策。
詳情聯系:www.m.baisit.cn
15342793888